首页 > 景点 > 问答 > 招商信诺自在人生司庆版,招商银行信诺保险怎么查询

招商信诺自在人生司庆版,招商银行信诺保险怎么查询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27 03:55:53 编辑:国外旅游攻略 手机版

1,招商银行信诺保险怎么查询

您好,保险产品(购买或退保)可联系: ①、保险公司; ②、联系您的客户经理; ③、前往当时购买产品的网点查询; ④、7.0专业版查询路径:登陆后点击最上方"一卡通"-"投资理财"-"保险"-"保险查询"-"当前持仓"中查询。【温馨提示】:如是电话投保,请确认是一卡通还是信用卡购买。
股东是信诺北美人寿保险公司,招商信诺的保险你可以跟其他比较一下,反正他们家的珍爱一生和珍爱未来两个保险我是听过介绍,还是很不错的,一生那个保险保到80岁,一般都只保到70.有的保险一个月就交500块,负担小,你可以去咨询一下,毕竟决定权是你

招商银行信诺保险怎么查询

2,招商信诺大病险有用吗

大家都认为保险没有用,可是当疾病来临的时候就知道保险的作用非同一般,招商信诺的大病险涵盖看现在几乎所有的重大疾病,买一份保险给自己一份安心,疾病来临时减轻家庭负担。
您好,招商信诺的大病险有除了有安详康健这款产品外,还有:悠享康健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 、康健无忧第二代重大疾病险、康健无忧第三代重大疾病险、至尊版珍爱一生重大疾病险(分红型)、尊贵版珍爱一生重大疾病险(分红型)、珍爱一生重大疾病险(分红型)等等您说的安享康健这款除了能保60种重大疾病及10种轻疾外,还有以下三大功能:1、期满返还。生存至满期且无危重疾病理赔,超额返还所交保费 110%(保险期间20年)/128%(保险期间至70周岁)/150%(保险期间至100周岁)。仅产生轻症理赔依然享受保费返还;2、身故保障。被保险人身故,赔付基本保额或无息退还已交保费;3、第二医疗意见。可为您咨询世界顶尖级医疗机构所组成的咨询网络,向您提供专业书面医疗建议。保障期内均可使用该服务。这款保险保障全面,值得投保!

招商信诺大病险有用吗

3,招商信诺自在人生A年金险值得买吗收益怎么样

招商信诺自在人生A是一款不附加万能账户的年金险,这款产品重点解决 养老需求,它可以从 55/60/65 岁开始领取养老金,一直领到终身,而且每年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也很多。 假设 30 岁的男性,选择 3 万 * 10 年交。那么 60 岁以后每年就能领取到 4.55 万的养老金,这样的领取额度还是不错的。 在之前 《 4.025% 年金险测评》中,星颐领取的养老金是最多的,达到每年 4.5 万,但是比自在人生少一点。 不仅如此,如果长期持有自在人生,年化回报逐渐上升,最高能达到 4.42%,年化回报率也非常不错;而且这是写进合同的保底收益,没有任何不确定性。 如果你买年金是为了以后养老做储备,或者打算长期持有,那自在人生是很好的选择。 那对比其它年金险怎么样呢?深蓝君搜集了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年金险,选出了关注度较高的 6 款产品。 假设一位 30 岁的男性投入 30 万元,那么不同产品的收益情况如下:(具体可见下表) 直接说结论: (1)如果看重保证收益:中期理财可以选择招盈金生,30 年增值到 80 万,可以作为养老补充;长期可以考虑自在人生,50 年增值到 126 万,收益率 3.94%,遥遥领先其他产品。 (2)如果看重中档收益:福临门盛世加强版的收益最高,第 50 年可以达到 231 万,本金翻了 7 倍。不过中档的收益是不保证的。 (3)如果是想闲钱理财:福临门附加的万能账户保底利率 3.0%,目前利率 6.0%,钱放在里面可以增值更快。 年金险是一种理财工具,收益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但我们从上表也能看到,年金险收益是每年都在变动的。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理财年限,去选择收益率高的产品。 像 A 先生 30 岁,预计在 30 年后退休,那么可以重点关注 30 年收益最高的招盈金生、自在人生、福临门等产品。 如有更多保险疑问,就来【深蓝保】看原创文章哦!

招商信诺自在人生A年金险值得买吗收益怎么样

4,招商信诺有一款叫自在人生的产品我想问问好不好

曾经很多人都说不提倡买年金险,很多坑。但其实选购得当,年金险还是很有用的,避坑指南送给大家:>>> 学会这招,远离年金险99%的坑自从银保监会把年金险的最高预定利率下调至3.5%以后,各家4.025%的年金险产品都陆续停售,就在大家以为再也见不到4.025%年金险的时候,早早备好案了的自在人生A钻了个空子,在2020年突然跳了出来。但其作为目前市面上仅存的一个4.025%年金险,也撑不了多久了,前日招商信诺已宣布将于4月30日全面下架停售。仅剩的两天时间,到底要不要买呢?接下来我就来详细分析分析这款产品:总得来说,自在人生A有以下特点:1、 自在人生A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保证领取,终身领取首先自在人生每年返还的金额和现金价值都会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上,收益保障很稳定。其次自在人生A保证终身领取,能活到多少岁,就可以一直领取到多少岁。如果真的非常不幸,领了没几年就身故了,那么在保证领取的20年内,剩余未领的养老金会一次性赔付给家人。如果年纪大了也可以直接选择退保,把钱取现直接留给儿女。2、 缴费时间长,投保年龄广自在人生A最长可以选择20年的缴费期,缴费时间越长就越划算;而且28天—65岁间都可以投保,比自在人生B款要宽松很多。3、 每年可领取高额年金以30岁男性,每年交1万元,连续交10年,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为例:自在人生A:15160元/年星享福(已停售):14989元/年相伴一生(已停售):12920元/年相同的投保条件下,自在人生A比其余两款预定利率同样是4.025%的产品领取更高。可以说是年金险中的佼佼者了。| 总结总的来说,自在人生是一款很优秀的年金险,不仅收益稳定,收益率也会随着你的年龄增长而升高,还是很划算的。但不管哪款保险都会有其不足的地方:>>> 招商信诺【自在人生】:号称“养老危机终极者”的它有些不足..大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要买:1、如果手里有闲钱,想做一个比较稳定的投资,给自己的老年生活留个保障的话,这款年金险是很值得入手的。2、但是如果近几年有大额消费的计划,比如买房买车,就不建议过早考虑理财计划,应该优先配置好健康保障(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寿险)再来考虑理财方面的产品。
还行

5,低眉痴念的详细意思

傻,无知:痴人说梦。痴钝。痴愚。白痴。精神失常,疯癫:发痴。痴癫。入迷,极度迷恋:痴心。痴情。谦辞,白白地:痴长(zh僴g )(说自己白白地比对方大若干岁)。
贪 “贪”。什么是“贪”呢?我们先从“贪”字的结构上来看:“贪”由“今”和“贝”二字组成,“今”就是“现在”的意思,“贝”就是你称之为“宝贝”的一切,包括金钱、美色、权利、美食等等你所“贪恋”的事物。在佛学中一切“苦”都是“果”,所以“苦”也叫“苦果”。根据“因果关系”有“果”必有“因”,“苦果”之“因”是什么呢?“苦果”之“因”就是“贪”。 “贪”字本身是“因”,所以就没有“果”的含义,但是读者可以沿着因果关系的路去思考它“果”。“今贝”就是“现在”的“宝贝”,“现在”(今天)它是你的“宝贝”,那么“未来”它是你的什么呢?“未来”它就是你的“苦果”。“果”是象形字,“木”上结“果”之义,这个“果”的含义十分广泛,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你造了什么“因”就结什么“果”。 六祖在《法宝坛经》中说:“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由此可见“贪”与“瞋”的“苦果”是“饿鬼”和“地狱”,而“愚痴”的“苦果”是“畜牲”,在六道中轮回中,“畜牲道”、“饿鬼道”和“地狱道”被称为“三恶道”,“三恶道”是“果”,“贪”、“瞋”、“痴”是“因”,“因不离果”,“果不离因”。因果之法有“十如是”,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 “贪”有很多种,一般来讲人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因为人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他束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着工作,拼命想发财,这是“贪财”;到了成年又对色欲(淫欲)有种种的贪求这是“贪色”。人们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这是“贪名”;有些人又极其贪吃这是“贪食”…… 总之,见到一切喜欢的东西都想据为己有,这些都是“贪”。可以说很多人的一生就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贪欲”而生活;就像牛被人牵着鼻子走,人们也如牛一样被“贪欲”牵着鼻子走,所以“贪欲”是烦恼。各种各样的“贪欲”是潜伏在一切众生身体内部的强大“业力”,它是人们一切痛苦的根源。无论是大贪还是小贪,由“贪”所造的“业”,都会引导众生在生于此娑婆世界的三界六道中轮回生死。(读者可以参考《业力》和《轮回》的文章。) 瞋 二、“瞋”。什么是“瞋”呢?我们从“瞋”字的结构上来看, “目”“真”为“瞋”,“目”就是“眼睛”,“真”即“真实”,如果我们把“眼睛”看到的一切“误”认为是“真实”的,那么就会有“瞋”(瞋恨、愤怒)。要知道在没有获得觉悟以前,“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相,其“实质”都是“幻象”,故此,释迦牟尼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另外,“嗔”就是“怒”。我们也从“怒”字的结构上来看:“怒”由“奴”和“心”二字组成,“奴”就是“奴役”“奴隶”的意思,“心”就是你的“妄心”(不是你的“真心”)。“怒”的含义就是做了“妄心”和“五欲”的“奴隶”,受到“妄心”和“五欲”的“奴役”,是谁做了“奴隶”?又是谁受到了“奴役”?那个在做“奴隶”的和受“奴役”的就是你的“真心”,赶快觉醒吧!不要再任人奴役宰割了! “瞋”对于普通人就是“生气”、“愤怒”的意思,对于孤家寡人来说则是“暴虐”。“瞋”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所以人们去贪求;“瞋”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所以人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这个生气、愤怒、暴虐,有很多种类,从小的方面来说: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矛盾,人家骂你打你,你不能忍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怒火中烧的你就会起瞋恨心;从大的方面来说:“瞋”是引起战争的根源。“一念瞋恨起,八万障门开。”这个“瞋”字要不得。 俗话说:“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吗?比如说“眼冒金星”时,我们眼前的“金星”,虽然我们能“看见”这些“金星”,而这些“金星”的实质只是“幻相”,因为我们谁也“无法得到”这些“金星”。同样我们认为很“实在”的人生,在觉悟的佛陀看来也只是“幻相”,释迦牟尼佛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说:“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再比如说:每种动物“眼睛”的“功能”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动物“眼睛”看到的“影象”是“黑白”的;有的动物“眼睛”看到的“影象”是“彩色”的;有的动物“眼睛”看到的“影象”是“慢速”的;有的动物“眼睛”看到的“影象”是“快速”的……而长有“复眼”的动物,它们所谁“看见”的“影象”则是“重叠”的……那么,到底谁“看见”的“影象”是“对”的?谁又是“错”的?所以《楞严经》说:《见闻如幻翳,知觉乃众生》。 痴 三、“痴”。什么是“痴”呢?从“痴”字的结构上来看:“病”(病字头)“知”为“痴”,什么是“病知”呢?有病的知识、不健康的知识、不正确的知识就是“病知”,由此我们知道“痴”不一定是没有知识和文化才叫“痴”,一切有病的知识、不健康的知识、不正确的知识都是“痴”。由于“痴”就会建立“邪见”,由“邪见”又会引起贪、嗔、慢、疑等等烦恼. 由此可见,这个“痴”是“贪”、“瞋”之根,要想获得真正的“智慧”首先要把这个“痴”给消灭掉,只有把“痴”给消灭掉了,才能从对“世间法”和“出世法”道理不知不觉,转变成对“世间法”和“出世法”道理全知全觉,才能知道事情的原委本末,才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才能对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等道理有所领悟。 “知”(知识)与“智”(智慧)的差别,就在于“知”是没有光明的,而“智”是有光明的。“知识”指的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世间之人,邪智聪利者,唯耽习外道经书,不能信出世之正法。是为佛道之障难。人天眼目曰:“世智辩聪不要拈出。”世智辩聪是“虚妄浮心”所建立的,佛陀在《圆觉经》中说:“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智慧”在佛学中叫做“般若”,它是有光明的,像灯一样能“照见”一切人们的肉眼所看不见的“道理”、“法理”。《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就是用这个“般若”之光去“照”的,“五蕴”就是人的身体,有了“般若”之“灯”,才能“照见五蕴皆空”,明白了一切都是“空”的、是“虚幻”的,你就不会去“痴”去“贪”去“瞋”了,就像你明白电视机里的“水果”和“美女”都是“幻像”一样,你就不会去希望真正“得到”它们了。 为什么说“般若”像“灯”呢?因为人人原本具足的佛性(自性)就是光明的,只不过我们现在有了“无明”,就把“自性”的光明给遮盖住了,只要把“无明”给消灭了,“自性”之光自然普照世界。六祖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去找这盏智慧之“灯”,其实这盏智慧之“灯”本不用找,因为他原本就在你的心里,把一切的“贪”“瞋”“痴”都放下,你就是佛。 正是因为人们没有找到这盏智慧之“灯”,所以眼前一片黑暗,认识不到人生如梦幻泡影的实质,以为一切都是真的、都是实在的、实有的,所以人们一切都放不下,就拼命的去“贪”、去“瞋”、去“痴”,“自己”今生造业,然后“自己”再后世受果,“自己”在品尝“自己”所造之果的同时还在骂“自己”的不公,“痴愚”的以为是“命运”为“自己”安排了一切,还不知道“自己”就是“自己”命运的塑造者。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人生没有命运的主宰者和塑造者,每个人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和塑造者,你现在的所做所为是“因”,你未来所受的是“果”,你今天受的“果”,是建立在前世之“因”基础上的,看不透生死就注定要在六道中轮回。“主沉浮者”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你可以把自己塑造成六道中的任何一种生命。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众生,都是属迷之境界,不能脱离生死。 佛学认为众生存在“惑”、“业”、“苦”“三障”,(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众生被“惑”、“业”、“苦”“三障”所缚,不得解脱。“三障”的具体内容是:1、烦恼障(“惑”):如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惑。2、业障(“业”):如五逆十恶等轻重业。3、报障(“苦”):如地狱、饿鬼、畜牲等之苦报是也。众生因有这三个障碍,因此,引生无边之烦恼,烦恼迷惑本性,所以不能开悟佛道。 人们一出生就被困于自我哲学体系之中,就被“自我意识”所围困,就有“人我执”,所以,只要在人们的心中还有“自我意识”(人我执)存在,那么,人们就摆脱不了贪欲束缚,摆脱不了贪欲束缚,就无法获得真正的解脱。超我哲学体系之中的人虽然可以战胜一部分贪欲,但它总体上来说还是世间法,尽管他们心怀天下,但是心里还有所住(有国、有家),人的心里要一无所住,才能进入无我哲学体系。 人类的贪欲束缚人类精神的方法实在过于高超,武侠小说里常有“人剑合一”“人刀合一”“人棍合一”之说,用以比喻武术的最高境界。而我们人类一生下来不用学习就可以达到“人欲合一”的境界,人类的各种贪欲束缚人类精神的方法,就像地球引力束缚着我们,而我们同样毫无知觉一样。我们身体的“重量”就是地球束缚我们的“引力”,同理,人们的各种“感知器官”,就是贪欲束缚人们的“工具”。(人们应该舍弃“人欲合一”的境界,努力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们之所以会去“贪”、去“瞋”、去“痴”,基本上都是为了这个“身体”,这是人们看不透“贪”、“瞋”、“痴”三毒实质的根源,在佛学中“自性”又被称作“本体”、“佛性”、“真我”而“肉体”又被称作“妄身”、“假我”。也就是说——人人所具有的“佛性”是“理体”,是不生不灭的“本体”,“肉体”只是“本体”的“相”与“用”,虽然“佛性”是“无相”的,但是“佛性”的应用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来看看六祖慧能是如何来描述“佛性”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慧能把“清净自性”(无为法、出世法)和“万法”(有为法、世间法)的关系为我们清晰的揭示了出来。“清净自性”好比是寂静的虚空,“万法”好比是嘈杂的声音,所有嘈杂的声音都是从寂静的虚空里产生出来的,所以“万法不离自性”。 我们就以声音为例,一切人叫声、猫叫声、狗叫声、猪叫声、牛叫声、马叫声、羊叫声、驴叫声、笑声、哭声、骂声、鞭炮声、呻吟声、风声、水声、雨声、雷声……这些声音是有为法,这些有为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有为法是从寂静的虚空里产生出来的,读者们再去想一想我贪、我嗔、我痴,我慢、我疑、我见、我爱、我恨、我想、我做、我哭、我笑、我喜、我忧、我苦、我乐、我生、我死、我冷、我热、我吃、我拉、我忍、我怕……又是从哪里来的? 科技的进步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理性,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利于开发人类的智慧。对于古代人来说,很多他们所不能了解的事实“真相”,我们今天都能够“如实”了解,这是我们要比古代人幸运的地方。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人,都是有“重量”的,如果你对古代人说:有一种没有“重量”的状态也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他们是很难接受的。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常识的普及,使我们知道确实存在一种没有地球引力(重量)的状态——失重状态。 这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痴愚”的古代人来说,几乎是不能理解和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种“失重状态”是确实存在的,想要获得这种“自在”的失重状态,首先要脱离地面,到达一定的高度才行,同样人们想要摆脱各种贪欲(自我意识)的束缚的“不自在”的状态,就必须首先远离(断除)各种“痴愚”的贪念,只有远离(断除)了各种痴愚的贪念,才能获得精神上“得大自在”的状态。 生活中的人常说自己活的“不自在”,这是事实,因为只要人们还有“贪”、“瞋”、“痴”就必定得不到“大自在”的状态。“贪”、“瞋”、“痴”就是“束缚”人类精神自由的“引力”,也是压在人们身上的“重力”,人们的“真心”本来是可以自由飞翔的,由于“贪”、“瞋”、“痴”的束缚,人们能自由飞翔的“翅膀”就被“捆绑”起来了,结果就只好拖着沉重的“肉身”在“贪”、“瞋”、“痴”的泥沼里爬行。 “得大自在”的状态就是可以自由飞翔的状态,宇航员身上其实并没有长出“翅膀”,因为他们摆脱了地球引力的束缚,所以自然就能悬浮在空中。用“失重状态”和“重量状态”也只是比喻,因为“失重状态”和“重量状态”也都是“有为法”,而真正的解脱是“无为法”,“有为则有不能为”,“无为则无不能为”,“无为”“无我”的境界是惟圣者所知,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妙不可言)的神圣境界。 人类称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为“先驱”,这种探索的范围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物质世界人类如果不迈进太空,恐怕永远也不知道还有一种没有重量的——失重状态,这是太空科学领域的“先驱”为我们求得的真理,他为我们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使我们的眼界更为开阔;同样,人类精神世界的“先驱”是释迦牟尼,他在精神世界也为我们开拓了新的领域,佛陀为我们开拓的就是佛学中“得大自在”的精神领域。
文章TAG:招商信诺自在人生司庆版招商银行信诺保险怎么查询

最近更新